公共基礎知識每日一練(2020.11.23)(3)
A.文學創(chuàng)作來源于作家的天賦與想象力
B.文學創(chuàng)作都是對客觀生活的如實反映
C.意識能否正確反映客觀生活取決于反映者的想象力
D.意識活動具有主動創(chuàng)造性與自覺選擇性
【答案】D
【解析】本題考查唯物論知識。A項:文學創(chuàng)作來源于客觀物質世界,來源于實踐而非源于作家的天賦與想象力。A項錯誤。
B項:文學創(chuàng)作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,其內容有虛構成分,并非都是對現(xiàn)實的如實反映。B項錯誤。
C項:意識能否正確反映客觀生活取決于多方面的因素,如三觀、立場、知識結構、思維方法等,并非只受反映者想象力的影響。C項錯誤。
D項:馬克思主義唯物論認為,物質決定意識,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的反作用。意識對物質的能動反作用體現(xiàn)在兩方面:一是意識能動的反映客觀世界,二是意識反過來會推動或者阻礙外在社會的發(fā)展。題干中,安妮寶貝圍繞城市中流浪者或游離者的邊緣化生活進行小說創(chuàng)作,其創(chuàng)作內容來源于現(xiàn)實生活,是對客觀世界的主觀反映,體現(xiàn)了意識活動具有選擇性和創(chuàng)造性。D項符合題意,因此當選。
因此,選擇D選項。
7. “心雖主于一身,而實管乎天下之理;理雖散在萬事,而實不外于一人之心。”該觀點屬于( )
A.主觀唯心主義觀點
B.古代樸素唯物主義思想
C.樸素的辯證法思想
D.客觀唯心主義觀點
【答案】A
【解析】本題考查哲學知識。主觀唯心主義把主體的主觀精神,如感覺、經(jīng)驗、心靈、意識、觀念、意志等看作是意識世界中一切事物產(chǎn)生和存在的根源與基礎,而外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則是意識體的主觀精神所派生的,它是這些主觀精神的顯現(xiàn)。“心雖主于一身,而實管乎天下之理;理雖散在萬事,而實不外于一人之心。”強調“心”是世界的本原,把人的主觀精神夸大為唯一的實在,屬于主觀唯心主義觀點。因此,選擇A選項。
二、多選題
8. 自我限權,自己革自己的命,將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,將政府改造成專注提供公共產(chǎn)品和服務的機構,就需要下大決心放棄與服務型政府不符的各種權力,減少和消除對資源配置和價格形成干預的行政制度,簡政放權就是首當其沖的關鍵抓手。這說明( )
A.辯證否定是“簡改政權”改革成功的源泉和動力
B.辯證否定是實現(xiàn)新事物產(chǎn)生和促使舊事物滅亡的根本途徑
C.“簡改政權”的改革需要自己否定自己,自己發(fā)展自己
D.“簡改政權”的改革需要尊重權威,立足實踐
【答案】BC
【解析】本題考查唯物辯證法知識。A項:矛盾是事物發(fā)展的源泉和動力。所以辯證否定是“簡改政權”改革成功的源泉和動力,這種說法是錯誤的。A項說法錯誤,因此不當選。
B項:“自己革自己的命”體現(xiàn)了辯證的否定觀。辯證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,即自己否定自己,自己發(fā)展自己。辯證的否定是發(fā)展的環(huán)節(jié),辯證的否定是實現(xiàn)新事物產(chǎn)生和促進舊事物滅亡的根本途徑。B項正確,因此當選。
C項:自我限權,自己革自己的命,簡政放權就是首當其沖的關鍵抓手,這說明“簡改政權”的改革需要自己否定自己,自己發(fā)展自己。C項正確,因此當選。
D項:題干未涉及尊重權威。所以D項不符合題意,因此不當選。
因此,選擇BC選項。
9. 古時候有一個人因饑餓一連買了6個包子,但是還是覺得不夠飽,于是就買了第7個,剛吃了半個就飽了,于是他很后悔,說:“前6個包子都白吃了,如果早知道這半個包子就能吃飽,我只吃這半個包子就行了。”從哲學角度分析,這個人錯在( )
A.否認了事物的質變
B.不懂得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
C.看不到量的積累的重要性
D.割裂事物的聯(lián)系,孤立地看問題
(編輯:李晴晴)